目前海南的问题是旅游业占比已经超前,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高端的农业,现代工业。海南亟需解决的产业问题是补结构性短板。
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定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合,需要布局各种类型的工业,并非每个环节和每家工厂都是高新技术产业。这样由高新技术产业带动起来的各种工业就能吸纳各类的就业人口。
海南现在的发展相对落后,国家会给予一定的倾斜和照顾,但最终还是要海南自身的发展,赶上甚至超过别的经济体。
今年6月份,中央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又一次延续了令其他省份无比羡慕的“好运气”,获得了力度空前的国家级优惠*策的加持。
今年月份,历时8年,涵盖5个成员国的RCEP正式签署,位于出海前哨的海南迎来重大利好,历史的天平再次来到了海南这边。
但是,改革逾30年经济发展未达预期的海南能抓住这些机会吗?海南还有哪些短板亟待修补?这些机遇背后是否还潜藏着隐忧?
带着这些问题,搜狐城市独家专访中国社科院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经伟,畅聊海南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
分析了海南经济欠发达的原因和对策。下篇对海南的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揭示了海南自贸港建设和RCEP签署对海南影响的另一面。
以下为下篇访谈实录:
0、海南旅游业布局超前产业布局亟需补结构性短板
搜狐城市:目前状况下,海南应该发展什么产业呢?
陈经伟:中央2号文和自贸港《方案》已经明确海南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且所述产业更加细致和“提升技术含量”,更加符合海南未来现代产业体系和海南对外开放特点。但是,中央2号文和自贸港《方案》提出是一种“愿景”或者主要还是从大的方向和原则层面,需要更专业的机构把这问题做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省情的改革内容。
实事求是地讲,探索一个适合海南的、合理的产业结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包括我在内不是某个人某个专家企业家可以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需要海南加大力度并把它当首要问题来抓,只要找到确实可行的方案,这些方案从内心说服人的花多少钱都值得,至少要公开同时邀请三家国际顶级专业机构和三家国内顶级专业机构,采取背对背开展专业研究,寻找海南未来产业之路。
搜狐城市:您在前两天的公开论坛中提到,海南应该重新评估旅游业,这是为什么?
陈经伟:我说的重新评估并非是摒弃,完全不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很多方面,特别是海南新的定位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当从整体上考虑未来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路径,评估一下海南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当下最缺的是什么。
海南建国际旅游岛十年,已经积累了很多旅游资源,如果我们定位海南未来三大产业结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是3:3:4格局,那么,目前海南的问题是旅游业占比已经超前,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高端的农业,现代工业。海南亟需解决的产业问题是补结构性短板。
搜狐城市:海南目前的经济水平不高,资金总量有限。在这样的限制条件下,海南的产业应当先从哪里突破?
陈经伟:在年之前应以结构补短板为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支持海南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和更好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海南产业突破口将主要体现为,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新产业新业态为抓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技术创新引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转型升级,以“做强”“做品牌”为目标实现旅游业新发展,以全球价值链为坐标构建现代服务业,以科技创新和发展核心技术为抓手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海南引进全球高端生产要素、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前沿地带,提供有力支撑。
不过,以我的判断,海南主导产业发展30多年之后目前属于空挡期,依然是一张白纸,下一步怎么走都没有确切的结论,并且如何发展岛屿经济体的基础理论还没有形成,“省抓落实”层面的现代产业体系布局仍然处于不够清晰,海南是国内少有的没有紧跟着“新基建”进行工业互联网布局的省份。
02、海南要形成客户思维找到自身发展优势
搜狐城市:您曾经说“海南可以跨越工业阶段发展服务业”的理论是个误区,为什么?
陈经伟:这一点我在以上已经谈到,我想补充的一点是,自贸港产业布局一点考虑到产业要能够带动就业,即就业是产业布局选项当中一项公约数内容。
“4.3”当中已经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海南建自贸港肯定主要依靠本地干部和群众来推进的,绝非“外来和尚”,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海南不需要外来人才不需要外智。
实际上,对海南历史文化稍微了解的人就知道,海南岛民最优品质是对*忠诚,曾任海南行*区负责人的雷宇说过:“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到新中国成立一直保持住的,全国就两个,一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一是海南琼崖革命根据地”;周总理也说过,海南是“远离中央,孤悬海外,坚持23年红旗不倒”,这一历史片段折射出海南岛民对*忠诚品质。
海南岛民另外一个优秀品质是勤劳。海南是全国重点侨乡,华侨华人超万,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等世界各国,没有勤劳品质是根本无法在世界各地立足脚跟的。
目前,农业在海南经济中的比重还很高,有个说法叫“8·6·2”,即海南有80%农村土地,60%农村人口,产业结构中农业占20%以上。农村人口比例那么大,一下跳跃到现代服务业等不现实,这么多人的短期就业可能就是个问题。
还有,我一直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海南完全放开之后,像现在RCEP签订之后,海南的农业受到的竞争压力会很大。因为海南农产品产量低,价格高,很多东西要比东南亚贵两三倍。比如胡椒、槟榔、香蕉等,和东南亚比起来海南是不具备优势的。
“获得感”是*布局各项改革任务的重要论调,“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在物质层面就是要让海南人民深刻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人民群众有房住,收入增加,能接受优质教育,能看得起病,养老有保障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在精神层面就是要让本土人民群众、基层领导干部和企业界有梦想、有追求,同时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和信心。因此,科学统筹就业问题是自贸港建设重中之重,吸收劳动力的主力就是工业。从就业的角度来讲,“跨越工业发展阶段”的难度也是很大的。
搜狐城市:但是您刚刚讲,海南应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对劳动力的素质也很高。
陈经伟:国内很多人对海南目前劳动力素质问题的整体研判是重大错误,这是错位“对标”所致,海南目前经济总量只和温州、淄博、济宁、临沂,台州、嘉兴以及泰州这些地级市相当,海南整体劳动力素质比这些地区低吗?近0年海南每年向全国各地输送几万名高考生呢!所以,以人才和劳动力问题来解释海南产业没有发展起来是本末倒置,是极其不负责的行为。
当然,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定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合,需要布局各种类型的工业,并非每个环节和每家工厂都是高新技术产业。这样由高新技术产业带动起来的各种工业就能吸纳各类的就业人口。
搜狐城市:我们常说“后发优势”,海南现在再走产业升级道路是不是可以和当初不一样?
陈经伟:是的,肯定不一样。
海南当地有大量的东南亚华侨,他们对东南亚市场需要什么比较了解。海南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掌握市场需求,布局产业和组织生产,再发挥海南的海运优势出口到东南亚。
海南改革这两年来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