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10年后,你还能找到工作吗
TUhjnbcbe - 2025/7/20 17:49:00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军陷入“越战”泥潭,不断往越南增兵之后需要运输大量补给。当美军向商界询问谁能提供更有效的物流支持时,麦克林毛遂自荐,推荐采用集装箱。而集装箱被证明在一个整合的物流系统(整合了火车、航运和卡车)中最有效率。

大量码头装卸散装船的熟练工人面临失业,怎么解决?最终的妥协方案是让港口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效率和吞吐量激增的同时,对既有的熟练工人给予保护,被称作额外照顾。这种额外保护规定,码头按照集装箱货轮出现之前的工人总数雇用工人,即使已经不再需要那么多工人,仍然要确保他们不会失去工作。

类似的做法在柴油机车取代蒸汽机车时也是如此,当地英国的铁路规定,在使用柴油机车之后,仍然在车上设立铲煤工的职位——也就是给锅炉加煤的岗位——即使柴油车不再有锅炉,也不再需要加煤了。两个类似的规定,都给那些因为科技变革而失去工作的技术工人提供一个有保障的缓冲期。

但工作岗位转型升级的趋势不可避免,这些工人要么加强学习和培训,适应新的工作,要么在缓冲期过后无法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而被淘汰。

时间到了年,职场对人们的要求依然大同小异,科技创新的日新月异对人们适应新环境新工作的能力的考验远未结果。回顾一下科技发展给工作和职场带来的变化,就能发现主要发生了3次重大的转型,每次转型都有大量工作被消灭,同时又有大量新工作被创造出来。

第一次转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始于18世纪;第二次转型是电脑的广泛运用推动的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始于年个人电脑的兴起;第三次转型以年作为起点,开启了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推动力的迈向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

对中国人来说,虽然追赶的迅速还不错,总算跟上了前两次大转型,然而,面临第三次转型时,我们仍然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想想,10年后的自己,如果出去应聘新工作,能顺利入职吗?

新技术将取代旧工作

一些经济学家对数字时代的蜗牛速度展开剧烈批评。认为互联网普及已经20多年,但人们的工作效率似乎没有明显提高,日常生活也没有重大改变。在很多领域,科技甚至加剧了不平等和狭隘。

但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今天,在商业、物流和医疗领域,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正在重新定义工作,很多工作岗位已经被淘汰。

机器人的自动化应用会影响低收入的职位——比如零售员、餐饮服务员、卡车司机等。年到年这一年间,全球机器人销售量翻番,达到万个,同时,机器人的生产成本却在不断下降,性价比越来越高,尤其是考虑到其高效、可靠等优势。随着低技术工人最低工资的增长,成本差距会愈发凸显,很多工作都处于被全自动化所取代的边缘。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已经深入商业活动和基础设施,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处理器性能和速度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有利于提升人的能力,通过精密算法优化决策和执行能力。人工智能能够对资源分配进行监控和管理,实现建筑温度和湿度系统自动化调节,因此广泛应用于太空探索、金融、物流和防御系统等领域。如今,人工智能面部识别系统已经进入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科技创新对工作的影响在所难免,物联网的应用会给传播、交通和健康护理等领域带来变革,但也会使得更多的利益向发达国家倾斜。年,5G网络连入亿台设备和亿个感应装置,机器之间的交流将推动实现全流程的无人工操作。

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开始取代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随着自动化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工作越来越少的时代。工作时间少了,工作的属性也会发生变化。年,苹果公司只有11.6万名员工,但公司市值却达到了亿美元。这是因为苹果公司在外部供应链、独立承包方和离岸劳动力方面进行了巨大投入。

新技术取代旧工作,固然使社会生产力整体提供,工作中的人更轻松、便利、收入增高,而对那些无法适应新技术遭到淘汰的人们来说,却是一种残酷,他们甚至连缓冲的时间都没有。

临时性工作越来越多

健康和社会服务、医院、建筑和贸易、国家或政府部门以及金融等行业还存在新的就业机会。制造业的工作受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农业、渔业、森林业和联邦政府。此外,IT行业的工作机会也会减少。

数据显示,约3.75亿的工作岗位会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消失。因此,年轻人应当主动选择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因为目前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年轻人如果无法满足工作职位对技术的需求,就有可能走向犯罪,进而导致社会分裂。

当前,商业比任何时候都依赖全球化的劳务雇佣体系,形成了“分散化办公”的工作趋势,就是企业为降低人力成本,减少人员福利支出,采取非固定的雇佣方式。在中国,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在家办公。年以来,每两个新增就业机会中就有一个是临时性或劳务工作。获得雇主具有承诺性的保障对劳动力来说越来越是一种奢望。

并不是说不会再有新的工作岗位,而是现有工作岗位的消失速度将超过新工作岗位出现的速度。看看自己身边,大家已经能够发现,年轻的00后们找工作时,会更喜欢找工作时间自由,办公场所相对灵活,绩效考核相对宽松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生活质量很重要。

相应的,随着收入可观的全职工作越来越少,人们在新经济下获得的利益也在不断降低。一些重要的社会服务,比如医疗健康、养老金、员工保险等也会发生变化。

为了应对由此带来的冲击,可以采取四种方法。一是可转移的市民账户,解除利益和工作之间的捆绑,失业时能够获得更多的保障,也对自己在社会安全网络中的作用更有掌控。“独立工作者”作为一种新的职业,能够实现与同事共享资源,而不是直接依靠老板。当然,老板也可以为这种共享资源机制提供5%的资助。

二是带薪家庭和亲子假——瑞典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国家为公民提供超长的亲子假,让人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不错过抚养小孩的时间。带薪育儿假共有天,由母亲和父亲共享,期间所领报酬相当于工资的很大一部分。

其中有60天是分别分给父亲和母亲的,这主要是为了确保公平和共同承担责任。孩子出生时,父亲还有额外的10天带薪假期。在实施带薪亲子假的国家,这种政策的健康和经济效益已经显现。

三是调整低收入工人的所得税抵免政策。如果能将所得税抵免率提高8%,就能大幅削减贫困、增加就业,低收入人群也能获得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四是全民基本收入。目前,只有在失业时才能领取救济金,而救济金的申领门槛又会让他们望而却步,因为失业人员一旦找到兼职或临时工作,领取救济金的资格就被取消了。全民基本收入为所有成年人提供每月固定金额的收入保障,不受是否有工作的影响。

随着工作环境的日益动荡和杂乱,人们迫切需要一种灵活的收益方式。通过对自动化领域企业加收“机器人税”,或提高前1%公司的所得税税率,能够实现资本积累和财富再分配。

让学习伴随一生

据估计,约65%的在读儿童未来的工作岗位目前还没有产生。未来,经济的去区域化将成为常态,即便在医疗和教育等非创新领域。而餐饮接待和运输等对高等教育要求较低的行业将会受到更大影响。因此,不断学习也将成为一种常态。

社区大学和职场培训能够帮助人们快速获得新技能,但对于长期的系统性变化,这种培训是不够的。新技能的习得很可能赶不上工作的更新速度。

而初等教育体系至今仍然只能培养出50年前各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对于志向高远的人来说,远程教育是一种选择。在大学校园很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通过高频学习和测试分版块掌握。例如,可汗学院提供12分钟的学习视频,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约有万人通过可汗学院学习,学生的科技工程学科成绩显著提高。

但是,团队合作、批判性思考、数据分析、沟通协调、学校课程等方面却不能得到满足。工科学生需要与他们的学习需求和能力相匹配的引导和任务。这种转变必须尽快落实,这样才能遏制岗位需求和人才能力的进一步错位。

随着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日益凸显,全球就业环境正处在一个“重大拐点”。科技进步不断将低技术工种推向边缘,贫富差距将继续扩大。只有加强社会安全网络建设,才能消除社会分裂的影响,从而确保社会稳定。当前,我国已经意识到财富聚集对稳定造成的致命威胁,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整体目标提供可行性政策,更为打破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垄断和排他性竞争进行干预。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跳出个人利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方能构建人类社会更具有可持续性的未来。

总结

在向数字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职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在变化剧烈的职场,找到和抓住合适的机会对个人的发展而言变得至关重要,职场的进阶之路不再循规蹈矩。另一方面,每个人也面临更多挑战,因为职场晋升的传统被打破了,很多职业从原先的向上晋升,变成了左右运动。未来10年,害怕科技、拒绝变革的人会落后,如果不希望找不到工作,从现在起,就要强迫自己学习。比如,花一些时间学习一两个新的工具;参加所在领域的专业会议;花时间与同行交流。每一个人都为未来的工作做准备,拥抱未来时你将更从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10年后,你还能找到工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