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行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卫星下的宏观经济数据
TUhjnbcbe - 2025/2/27 17:40:00

中国经营报《等深线》记者屈丽丽北京报道

卫星遥感与商业决策,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容,在今天正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关系。

从中欧班列到港口物流,从美洲大豆到印度水稻,从建筑工程到路网工程,从钢厂生产到城市夜间灯光,从山火洪灾到高温干旱,从湖体变瘦到地质灾害,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为人们打开了新的视野,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8月份的国民经济数据。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介绍,8月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今年以来首次回升,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

而早在四天前,9月12日,四象科技发布的年8月宏观经济卫星数据就显示,无论是建筑工程施工面积,还是高速公路竣工里程,包括中国十大钢铁厂的生产活跃指数等等,都出现了较大的反弹回升迹象,显示出了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良好态势。

毋庸置疑,宏观经济数据是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战略和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决定着国家重大决策和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早一步获得这些数据,就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留出更多的决策空间,为商业企业增加更多的前瞻性和判断力。

四象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俞雷告诉《等深线》记者:“卫星遥感数据在经过专业解译之后,可以为政府、金融、大宗商品、农业等诸多领域的客户提供服务,拥有非常重要的商业应用前景,目前这方面的需求正在逐年增加,发展迅速。”

俞雷认为:“这一方面源自疫情发生后人们不便实地调研的原因,另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无论政府决策,还是商业决策,越来越需要多个维度的宏观经济数据的相互验证。”

一个新兴的市场:卫星遥感数据的商业化应用

在风靡金融圈的美剧《亿万》(Billions)中,曾经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华尔街对冲基金利用卫星数据分析经济和行情,以获取阿尔法收益。事实上,这并非完全虚构的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场景的再现。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发布的数据,全球卫星数据服务产业正迅猛增长,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就已经达到亿美元。在细分的卫星发射业、卫星制造业、卫星服务业和地面设备制造业四个领域中,仅卫星数据服务产业规模就已经接近亿美元。

记者获得的行业内信息也显示,美国麦肯锡等咨询公司每年仅SAR(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数据购买量就高达万~万美元,雀巢公司为其产地环保评估所采购的SAR卫星数据每年也在万美元左右。

此外,根据美林美银的预测,到年全球商业航天的产值将达到2.7万亿美元。作为商业航天产业链的最终利润产生环节,卫星应用服务产业面临的国际市场空间将十分巨大。

如今,伴随我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内商业航天产业拉开序幕。遥感卫星数据的商业化价值,也开始逐渐被国内的商业银行、资管公司、券商,政府的研究部门甚至是决策部门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卫星下的宏观经济数据